首页
关于翎羽
产品中心
应用领域
新闻
合作伙伴
联系我们
EN
新闻资讯
展会新闻
公司新闻
行业新闻
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?
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因其特殊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,成为多个行业生产流程中的重要设备。这种设备通过两组行星式搅拌桨的自转和公转运动,配合压料系统的协同作业,能够实现物料的均匀混合与高效处理,满足不同行业的特殊工艺需求。 化工行业是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的典型应用场景。在胶黏剂、密封胶、涂料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,设备能够有效处理高粘度物料的混合难题。其独特的行星搅拌方式可避免传统搅拌设备常见的死角问题,确保各种添加剂和填料的均匀分散。同时,压料系统的存在使得物料在混合后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,简化了生产流程,提高了工序衔接的顺畅度。 在制药领域,这类设备的应用同样广泛。特别是需要严格卫生标准的膏剂、软膏等半固体制剂的生产中,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的密闭设计能有效防止外界污染。设备材质多采用不锈钢等符合GMP要求的材料,便于清洁消毒,满足制药行业对生产环境的严格要求。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力可控,能
03
2025
/
09
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的搅拌桨类型如何选择
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的搅拌桨选型需要考虑物料特性、工艺要求和设备参数三个维度。桨叶类型直接影响混合效果、能耗水平和设备寿命,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匹配。 物料粘度是首要考量因素。低粘度液体(<1000cP)适合采用框式桨叶,其大面积低速搅拌能防止飞溅。中粘度物料(1000-50000cP)推荐使用三叶后掠式桨叶,45°倾斜设计可形成轴向流动。高粘度膏体(>50000cP)需选用sigma型桨叶,其啮合结构能产生强剪切力。含固体颗粒的物料应避免使用间隙小于5mm的紧密型桨叶,防止卡料。 工艺温度影响材质选择。常温工况(0-80℃)使用304不锈钢即可满足需求。高温工况(80-200℃)需采用316L不锈钢并增加桨叶厚度补偿热变形。低温工况(<0℃)要避免普通碳钢材质,防止冷脆断裂。有腐蚀性介质时应考虑哈氏合金或衬塑处理,酸性环境建议桨叶表面做特氟龙涂层。 混合目的决定
26
08
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搅拌桨与釜体间隙调整的工艺规范
在工业生产中,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的搅拌桨与釜体间隙就像钟表的齿轮咬合,微小的尺寸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。这个间隙的调整既是设备安装的关键步骤,也是日常维护的重要环节。 间隙不当的连锁反应 当搅拌桨与釜体内壁间隙过大时,物料容易在死角堆积,就像用漏勺舀汤难以捞净底料;间隙过小则会产生异常摩擦,不仅导致能耗上升,还可能因金属接触产生杂质。实际案例显示,未规范调整的设备其搅拌效率可能降低20%以上,同时轴承寿命缩短30%。 调整工艺的核心要素 规范的调整过程始于基础测量。技术人员会使用塞尺在四个象限分别检测,确保径向偏差不超过设计值的±0.5毫米。这个精度相当于两根头发丝的直径。调整时需同步考虑物料特性——高粘度材料需要稍大间隙,而纳米级浆料则要求更紧密的配合。动态测试阶段,设备需在空载状态下以梯度转速试运行,通过振动监测仪确认各转速区间均无异常声响。 维护中的注意事项
13
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的无菌化改造实践
医药、食品及精细化工领域,生产过程的无菌控制直接关系到产品安全性与品质稳定性。传统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虽具备高效混合与精准出料的优势,但在无菌化场景下常面临微生物滋生、交叉污染等风险。针对这一痛点,行业正通过系统性改造探索解决方案。 改造的核心在于构建封闭的生产环境。设备主体采用镜面抛光不锈钢材质,消除表面凹凸不平带来的清洁死角;搅拌轴与釜体连接处改用双层机械密封结构,配合硅橡胶密封圈形成物理屏障。针对物料进出口等开放节点,引入气动阀门与快开式法兰设计,缩短暴露时间的同时降低人为操作污染风险。 动态灭菌系统的整合成为关键突破点。设备内置蒸汽灭菌管路,可对搅拌仓体进行在线高温高压灭菌;配套的CIP清洗系统通过喷淋臂实现冲洗,确保残留物料彻底清理。部分机型还加装紫外线灭菌装置,在设备待机状态下持续抑制微生物繁殖。 控制系统同步升级以匹配无菌工艺要求。触摸屏界面新增权限分级管理功能,不
06
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真空脱泡工艺参数优化
在精细化工和新能源材料制备领域,双行星搅拌压料一体机的真空脱泡工艺直接影响产品品质。该工艺通过调控真空度、搅拌速度、温度和时间等关键参数,实现物料中气泡的有效去除。真空度的选择需要结合物料特性和设备密封性能,通常控制在-0.095至-0.098MPa范围内可获得较好脱泡效果。过高的真空度可能导致低沸点组分挥发,影响物料配比准确性。 搅拌速度的设定应考虑物料粘度和混合要求。行星式搅拌结构产生的离心力与公转速度的平方成正比,适当提高转速有助于气泡上浮,但转速过高可能引入新的气泡。建议将自转速度控制在20-40rpm,公转速度控制在5-15rpm。温度参数需要根据物料热敏感性进行调整,一般维持在25-60℃区间,过高的温度可能加速物料固化或分解。 工艺时间的确定需平衡生产效率和脱泡效果。实验数据表明,多数物料在30-90分钟的真空脱泡时间内可达到要求。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判断脱泡终点,避
24
07